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將于今年底完成所有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北斗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關鍵時期,也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以下簡稱GNSS)實現轉折發展的關鍵年,GNSS從系統建設向產業發展轉折,從技術研發推廣向應用服務產業轉折,從單一技術產業向多技術產業深化融合轉折。12月12日,在上海舉行的2019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專家、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智庫首席專家曹沖發布北斗新時空服務體系與2019GNSS技術藍皮書。
他指出,2016年-2020年是GNSS產業轉折點——四大全球系統全部投入服務,多個系統兼容成為標準配置。目前,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包括美國的GPS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以及我國的北斗系統。
GNSS產業對智能信息化產業發展將產生巨大推動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正在成為智能手機和汽車之后,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的第三大細分應用。以空中派送為代表的無人機服務和技術將為衛星導航系統打開廣闊的應用領域。“GNSS最終推動的是智能信息產業,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眾多技術通過時空整合在一起。”曹沖說到。
《2019GNSS技術藍皮書》中指出2019GNSS產業的趨勢為:突出手機高精度和航天與無人系統中的應用;GNSS多星座信號互操作會越來越顯示其優越性;保護導航頻譜,優化接收機。增強性能功能,確保完好性成為大趨勢。
高可用定位導航技術和集成應用驗證環境是上海導航產業共性需求。當天上海市北斗導航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正式啟動。該平臺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四梁八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圍繞復雜場景高可用高精度融合導航技術提供研發、標準、測試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等技術共性服務,建成場景適應性導航技術研發支撐體系。
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表示,上海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通過支持以北斗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為代表的共性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未來隨著“科改25條”加速落地,還將從人才引進、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等多角度支持以北斗為代表的戰略科技力量發展。(記者侯樹文 王春)
關鍵詞: 北斗全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