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腦卒中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我們最近接診的腦卒中患者中,有很多年輕人。”在“世界卒中日”來臨之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我國每年腦卒中新發病人數不降反升,而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17個“世界卒中日”,主題為“識別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腦恢復好”。
(資料圖)
我國腦卒中發病率仍在上升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堵塞無法為腦組織供血或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導致腦組織被擠壓等所致的一大類疾病。
“腦卒中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主要特點是‘四高’,即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和致死率高。”王擁軍說。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大約650萬新發腦卒中患者,其中,中國新發病人數占比約為1/4。“目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卒中發病率持續下降,與這一趨勢相反,我國卒中病人人數日益攀升,發病率排名已居于世界第一。”王擁軍介紹。
而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了這一嚴峻形勢。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3.5%,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腦卒中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專家表示,在我國,每12秒就有一名新發腦卒中患者,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死致殘類疾病。
“腦卒中的高死亡率也不容忽視。”王擁軍稱,在我國,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腦卒中。近20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我國腦卒中年死亡人數逾200萬,年增長速率達8.7%。
高復發率也困擾著大量的腦卒中患者。據悉,約15%的腦卒中患者會在一年內復發,約30%的腦卒中患者會在5年內復發。“每一次復發,都意味著患者在向死亡邊緣靠近。”王擁軍說。
腦卒中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
近日,北京德勝門中醫院主任醫師李燕在網上感慨:一下午看了5個腦梗,8個腦出血,10個癲癇,45歲上下的年輕人占了一半……
腦梗即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即出血性腦卒中。李燕醫生的感慨道出了很多卒中領域專家的心聲。王擁軍也表示:“一般人都認為腦卒中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實際上年輕人也會得腦卒中,而且我國腦卒中患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2019年,國家心腦血管病聯盟牽頭發布《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顯示,近年來,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20歲-29歲群體在患病及高風險人群中,占比已達到15.3%。
更多數據顯示了我國腦卒中患者群體年輕化這一特點。《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20》中提到,當前我國腦卒中的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40歲及以上腦卒中患者首次發病的平均年齡為60.9至63.4歲,首次發病年齡構成中,40至64歲年齡段占比超過66%。
“實際上,我國約1/10的腦卒中患者是在40歲前發病。”王擁軍引用臨床數據稱,年輕人因熬夜引發腦卒中導致猝死的現象屢見不鮮。
為什么我國腦卒中患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這主要跟年輕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王擁軍說,“當代年輕人生活工作壓力大,面臨就業、住房等現實問題,精神壓力大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生率。同時,作息不規律、體力運動不足、高鹽高脂高糖飲食、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與腦卒中的發生息息相關。”
此外,對腦卒中的認知水平不足,導致一些年輕人忽略了對腦卒中的預防。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危險因素
面對腦卒中患者年輕化趨勢,需要加強腦卒中的一級預防。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許宏偉表示,腦卒中的一級預防指的是通過控制危險因素防止腦卒中的發生。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酒精攝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運動、心理因素等。
因此,王擁軍建議年輕人了解自己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同時,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低鹽低脂、清淡飲食,減輕體重、避免肥胖,適量運動、規律作息。此外,定期體檢也很重要,要關注血壓、血脂、血糖水平等。如果發現血壓高、血脂高或血糖高,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控制。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防治腦卒中。”王擁軍說。
王擁軍還提醒道,腦卒中屬于急癥,一旦發病,就意味著生命危險。因此,快速識別腦卒中癥狀,形成及時就醫的意識很關鍵。
“當有人出現‘難平衡,看不清,臉不正,臂不平,語不靈’等癥狀時,就要格外警惕腦卒中的發生。家屬或其他目擊者要趕快撥打120急救電話,把患者送至最近的卒中中心進行治療。”王擁軍說,“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規范的治療可增加患者恢復概率,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