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郝曉明
為服務國家“雙碳”目標,促進農業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10月8日至10日,生物炭與農田培肥固碳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在沈陽市召開。論壇邀請13位國內外院士、專家作大會主旨報告,業界人士及師生代表4000余人線上線下參與研討。
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生物炭的農田土壤培肥固碳協同技術前景,生物炭規模化農業應用技術瓶頸與應對措施,以及生物炭還田土壤培肥固碳減排協同機制,評估該技術在耕地地力提升、減肥增效、固碳減排方面的價值與潛力等方面展開研討。
生物炭泛指生物質在缺氧或有限氧氣供應條件下,在相對較低溫度下熱解得到的固體產物,在土壤、環境和生態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和影響,被譽為“黑色黃金”。在環境領域主要用來破解秸稈燃燒難題、減少面源污染,在農業領域主要用來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修復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污染、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等。
沈陽農業大學陳溫福院士團隊在生物炭領域深耕多年,組建了我國首家省級生物炭專門研究機構,發起成立了國家生物炭科技創新聯盟,創辦了英文學術季刊BIOCHAR。研究團隊發現,截至目前,生物炭技術在農林固碳減排中的作用遠未充分發揮,對“雙碳”目標的支撐能力仍顯不足。
為此,通過本次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面向農業碳中和需求,圍繞生物炭研究與應用開展學術交流與討論,研判生物炭技術發展現狀、摸清存在的關鍵問題、評估碳中和潛力、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期更好地服務農業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和“雙碳”目標。
沈陽農業大學校長陳啟軍、沈陽市科協黨組書記吳智豐、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院士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關鍵詞: 國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