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王正君
隨著引擎點火運轉發出的轟鳴聲,巨大的火箭緩慢離開位于海面上的發射平臺。幾秒鐘后,垂直上升的火箭開始拐彎,向著月亮的方向沖刺;此時,其身后的燃氣在空中凝成煙霧,長久地在夜空中停留,勾勒出優美的輪廓;而火箭在茫茫天際里,漸漸變成了一個小亮點……
10月7日21時10分,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山東省海陽港周邊近岸海域點火升空,這是科技日報記者在現場觀察到的情景。本次發射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微厘空間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資料圖片)
火箭發射瞬間。龐磊 攝
“微厘空間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于2020年落地濟南高新區,是在濟南市政府和山東產研院的合力支持下,由北京未來導航科技有限公司抓總研制的重大新基建項目。該系統是由160顆低軌衛星及地面系統構成的天地一體化星座系統,對中國北斗等傳統衛星導航系統進行性能增強,可為全球大眾消費、自動駕駛、地理信息、公共安全等泛在用戶提供高精度、快收斂、低成本、高可靠的衛星定位增強服務,實現全球厘米級實時動態快速導航定位。
據了解,本次發射的衛星是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演示驗證任務的第五、第六顆試驗衛星,將開展星地一體化組網控制管理、星載微推力高精度電推進、高精度導航增強信號播發等系列在軌試驗,并與在軌的S3/S4衛星開展4星組網在軌驗證,為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組網建設奠定基礎。
目前,S3/S4衛星正按計劃開展在軌測試,天地系統工作正常,衛星平臺運行穩定,正有序開展載荷測試工作。S5/S6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在軌驗證階段的發射任務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將轉入組網衛星發射的工作階段。
本次衛星發射成功使得山東產研院在空天信息產業領域的布局又邁進了一步。隨著齊魯衛星、未來導航增強衛星,以及已經規劃實施的農業衛星、碳衛星、黃河衛星等一攬子衛星發射項目有力推進,結合即將投入使用的衛星AIT(總裝、集成、測試)實驗室等空天信息產業鏈上下游重要基礎設施,山東產研院正打造的開放的空天信息產業生態已見雛形。
火箭逐月。龐磊 攝
火箭在空中留下美麗的“弧線”。王延斌 攝
發射瞬間,觀摩的群眾。龐磊 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