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9月1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2022年9月)在線舉辦,聚焦“轉折適應期中的中國宏觀經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于澤代表課題組發布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
報告指出,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體現中國經濟主要供需指標的普遍回升,進一步確認三季度是中國經濟從下滑到企穩的關鍵轉折。報告強調,8月工業、消費等宏觀經濟指標改善,在中國經濟韌性和政策托底作用下,三季度經濟能夠進一步鞏固向好趨勢,并為四季度奠定基礎。
報告指出,穩增長新動能蘊含在“十四五”規劃新發展格局的新變化中。一是制造業,在“十四五”期間以科技為支撐,以數字化為載體,以綠色化為方向,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為現代化基建體系,基建進一步納入現代化經濟格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新動能。三是經濟新動能決策的落實,決策落實方面正嘗試對地方政府行為進行一定的重塑。 ?
報告強調,中國經濟的復蘇可以分為四個步驟,從紓困到復工復產,再到刺激經濟,最后要以修復和改革重振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
如何重振中國內生動力?報告建議,一是進一步以降成本為政策核心,在財政上要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稅收。二是9月、10月大量M2(廣義貨幣供應量)到期,可進一步降準,準備金相當于是對金融體系和銀行征收的稅,在目前經濟下行態勢下降低融資成本核心是減稅,應考慮對金融行業尤其是對銀行減稅,準備金在這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一方面可代替MLF(中期借貸便利)成本,另一方面可更好地穩定金融業。三是進一步推動物流行業發展,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在產業政策上進一步加大對元宇宙行業的支持,由于元宇宙行業一個主要發展方向是降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成本,因此加大對元宇宙行業支持可降低經濟運行成本。
關鍵詞: 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