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我現在拿出手機就能查看在廣東、廣西、貴州無人農場,稻田是不是缺水,長勢怎么樣。”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點開一個界面,千里之外的農田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各種監測數據一目了然。
9月14日,在江蘇大學承辦的“綠色農業與科技創新”學術研討會上,包括中國工程院18名院士在內的綠色農業領域專家代表,圍繞綠色農業先進科學技術、先進裝備和先進管理理念展開研討,暢想未來農業圖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言獻策。
江蘇大學供圖
“現在馬路已經修到了農民家門口,更多的農村公路要從家門口一直修到田間地頭,很多村民上地頭干活再也不走土路了。”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副主任、陳煥春院士說,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永恒的動力,農業發展可以在品種、疾病防控、動植物營養、農業設施設備、環境、食品加工6個方面發力。
陳煥春眼中未來的農業農村圖景,是讓未來的農民們坐在辦公室里,用電腦手機來管理整個農田,“我們正在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隨著農業信息化智能化的持續推進,相信這個未來不會太遙遠。”
農業生產各環節機械化,不僅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還保護了環境。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舉例說,過去農民背著手動噴霧器打藥,一天忙不停也就13畝;現在無人機打藥飛1小時就能完成200畝,“利用無人機打藥,不僅效率高,且工作細致,滴打在植物冠層,能節省10%的農藥利用率。據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我國使用無人機打藥10億畝次。”
經過多年努力,羅錫文突破了水稻精量直播技術與機具、農田精準平整技術與機具、農業機械導航與自動作業技術與裝備和農業航空技術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他正打算將這些技術成果集成化應用于“無人農場”,目前已在全國10多個省啟動了20多個水稻無人農場建設,創造了一批高產紀錄。羅錫文說,無人農場這一先進技術將顛覆傳統農業,以后比農民更忙碌的是農場計算機管理系統,“中國農業乃至世界農業都面臨‘誰來種地’的挑戰,未來我們還要搞無人豬場、無人果園、無人漁場,讓農民不下田也能種地,還可以種得更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