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
(資料圖)
8月21日,以“科技賦能,安全發展”為主題,“2022韌性城市發展與科技應急研討會”在深圳舉行。相關領域8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為韌性城市建設出謀劃策。
研討會由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南方科技大學風險分析預測與管控研究院主辦,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深圳市應急管理局指導,防災科技學院、蘇州大學紅十字國際學院、深圳市先進航空航天技術研究院協辦,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城市安全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深圳市前景科技創新系統研究院、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深圳市華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承辦。
現場與會人員合影
研討會于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邀請多位知名院士主講。同時,來自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和南方科技大學、蘇州大學、防災科技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學者和專家共聚一堂,就城市風險防控新理念、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救災搶險領域新材料新裝備、應急管理行業新技術四個議題展開研討,為推動創新科技在減災防災救災和應急管理領域的推廣應用貢獻寶貴思路與見解。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學明在致辭中表示:“南科大自建校以來,便以推動科技應用,支撐國家、廣東和深圳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發揮南科大的科技優勢,整合跨學科力量,加強政-校-企-社合作,打造了一系列大型風險動態管理平臺,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分析工具和政策建議。2021年,南科大創新創業學院成立了‘城市安全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旨在依托深圳市和大灣區城市群,堅持‘科技創新賦能安全發展’,加強‘政產學社’跨界合作,共同為創建韌性城市范例‘出謀劃策’。”
楊學明致辭
在研討會上,南方科技大學“城市安全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研究中心匯聚了國內外城市安全領域專家與前沿科技創新人才,搭建了跨行業跨領域平臺,主要任務是圍繞城市治理與公共安全開展創新性研究,為科學技術在應急領域的推廣應用搭建橋梁,為應急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韌性城市建設提供“政產學研社”融合的實踐示范和決策咨詢。
“城市安全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南方科技大學總會計師、創新創業學院教授、城市安全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葉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次圍繞韌性城市建設而開展的學術交流,是為探討如何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及地方政府加快建設韌性城市的戰略部署,為韌性城市建設出謀劃策,更要探討如何推進高新科技賦能韌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整體應對突發危機的能力和減災、防災、搜救水平,推進城市治理體系現代化。我們希望通過進一步的交流和研究,以及探討如何總結我國各地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形成一批有關韌性城市建設的理論成果,為韌性城市規范、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在研討會主會場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主任、講席教授陳曉非,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化學系講席教授劉科,歐洲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術副校長劉俊國,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與創新創業學院聯合黨委書記、航空航天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憑慧教授四位頂尖學者分別從各自的研究領域結合韌性城市建設與應急科技發展做了開題演講,從地震防御、清潔能源、水資源管理、應急通信裝備四個角度分享了他們對韌性城市建設的研究與思考。
在主會場的高峰對話環節,應急管理、防災減災、地震救援、土木工程、新興科技、裝備制造等各路專家進行了跨界高峰對話。上海市地震局一級巡視員、研究員吳建春,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副主任、教授陳虹,蘇州大學紅十字國際學院常務副院長鄭庚,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周穎,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程鑫,深圳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楊金山六位專家分別從巨災防范、公共衛生防疫、應急管理、結構抗震、科技創新等不同的角度討論如何以科技賦能安全發展,更好地推動韌性城市建設。
高峰對話
在研討會兩個分會場上,80余位專家分為兩組,就“韌性城市構建新理念新模式”與“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新裝備在韌性城市及應急救援中的應用”兩個主題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并與應急管理部門和行業代表討論與分享了相關技術在應急行業的成果轉換路徑以及發展前景。
(照片由南方科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