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展現蓬勃生機(走進傳統村落)

        首頁 > 國內 > > 正文

        日期:2023-08-10 07:00: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資料圖片)

        圖①: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景觀模式示意圖。
        張丹峰繪
        圖②: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的雕塑。
        劉保榮攝(人民視覺)
        圖③:身著傳統服飾的扎尕那村民在田地里播種土豆。
        圖④:扎尕那的傳統民居踏板房。
        圖⑤:身著傳統服飾的扎尕那婦女在打酥油。
        圖⑥:夏日的扎尕那。
        圖③至圖⑥均為迭部縣委宣傳部提供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鎮扎尕那,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這里的亞熱帶與青藏高原高寒氣候的過渡性氣候類型,使當地擁有高寒草原、溫帶草原和暖溫帶落葉林三大植被類型。自古以來,扎尕那的居民隨著季節的變換從事游牧、農耕、狩獵和樵采等多種不同職業,他們既是牧民,也是農民、獵人和樵夫。

        扎尕那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也是紅軍長征途經迭部時留下歷史足跡的紅色旅游勝地。在這里,岷山、迭山縱橫交錯,山高谷深,白龍江干流自西向東貫穿全境,奔流于峽谷之中。特殊的區位造就了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各種形態的民俗風情、歌舞音樂、民間工藝等傳統文化世代相傳。2016年,扎尕那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從迭山高處俯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鎮扎尕那的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完整古城。從整體上看,扎尕那聚落是典型的圍合結構。道路廊道沿著益哇河進入村莊,以流線型方式穿過4個自然村落,最后從西北角連通外部。隨著道路廊道的漸進,以益哇河和斜坡上交錯而有韻律分布的耕地為導向,民居沿著山坡散布,農田、河流與周圍山體相映襯,形成別具韻味的田園生活空間。近年來,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顆鑲嵌在甘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逐漸為更多人所熟知,古老的扎尕那展現蓬勃生機。

        融合農林畜牧

        延續千年的勞動圖景

        出迭部縣城,往西北,驅車約20公里,先過一道石門,再穿越一條林木茂密的峽谷,就到了扎尕那村。扎尕那在藏語中意為“石匣子”,當地人稱“石頭城”。“祖輩們口耳相傳,村子因被石山環抱如同城堡而得名。”扎尕那村代巴組村民安路說。

        鳥瞰扎尕那,三面聳奇峰、一面環森林,沿著貫穿全村的益哇河向東,坡度漸緩,就到了“城中”腹地。受地形、氣候、土質以及灌溉等影響,扎尕那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3000米的陰坡中下部和河川沿岸階地,因此,耕地坡度大,農機具難有用武之地。時至今日,村里還在延續著千年之前的“二牛抬杠”。“所謂‘二牛抬杠’,就是耕作時,兩牛中間橫抬一杠,杠后接續轅犁,耕作的人用腳控制犁鏵入土深淺。”安路介紹。

        “去年種了5畝青稞,收成不錯。”安路說,開鐮收割后,青稞被掛上約4米高的木制人字形排架,“既通風易干,又能避免牛羊偷吃。”

        “高高的晾竿上/晾曬著太陽的光線……”詩人筆下的“扎尕那草圖”,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圖景。行走村巷,能看到幾乎每家庭院都豎有排架。當青稞干透,全家齊上陣,揮動梿枷打青稞。脫粒后,經過翻曬、炒熟、磨成粉做成的“糌粑”,既是村民的主食,也是游客們珍愛的美味。

        在扎尕那,受土壤和氣候條件所限,當地種植業是作為畜牧業和林下野生產品的補充而發展的,主要是為當地居民提供蔬菜、必要的植物蛋白以及為畜牧業提供飼料。行走在扎尕那的田埂上,能發現部分開墾的農田與天然草地相間分布,種植業與畜牧業有機融合。這種開墾模式能夠在放牧家畜的同時,很好地保持水土,而家畜既能作為農業耕作的畜力,又是運輸的主要工具,還能為農民補充肉和奶。

        探路生態旅游

        尋找持續的發展路徑

        扎尕那地處岷迭山系與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交接地區。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山體頂部,疏散地生長著水母雪蓮和紅景天;在海拔3600—4200米的區域,則是廣袤而遼闊的高寒灌叢和高山草甸草原,是歐拉綿羊和牦牛的天然牧場;在海拔2400—3600米的區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森林景觀,是野生菌類的天然寶庫;在白龍江兩岸的開闊地以及各溝河沿岸的山坡階地,土壤發育較好,為種植農作物、果樹等提供良田。

        但受地質條件、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所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易引發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本世紀初,過度放牧帶來草場退化,人們不得不遷往更高海拔的草地放牧,或是向周邊地區借牧。“借牧就是租借一塊草場來放牧。”扎尕那村東哇組村民班瑪九說,當年,扎尕那人得趕著牛去到百十公里外的縣放牧。

        如何保住扎尕那的文化遺產?

        2018年,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為農林牧復合系統的保護和利用,乃至迭部縣的農業發展帶來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的保護與發展,著眼于農林牧復合系統傳統生產方式和文化傳承的動態保護,以及生態農牧業循環經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迭部縣農業專家閆國慶介紹,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發展是積極的保護,在扎尕那,保護與發展的巧妙“平衡點”就在生態旅游上。

        扎尕那美,遠近聞名。站在村里的觀景臺,只見奇峰靈秀,峽谷深幽,河水清澈,草場豐美。“很早之前,游客就絡繹不絕,當時就想過開民宿。”安路說,可那時不通自來水。針對扎尕那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迭部縣陸續實施了一批村道硬化和改擴建項目,積極發放政策紅包,鼓勵村民從事旅游業的同時,適當限制放牧。安路率先在村里經營起民宿,夏秋兩季,生意格外火爆。

        守護動人風景

        踐行綠色的生活方式

        旅游火、游客多,外出的村民逐漸回歸。但新問題顯現:亂扔亂排、亂搭亂建普遍,不達標的環境設施、衛生條件開始制約旅游品質提升。“草場上、河道旁,廢棄塑料制品常見。”扎尕那村東哇組村民道考說。

        2015年以來,甘南藏族自治州打造全域“無垃圾、無化肥、無塑料、無污染、無公害”,鄉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全覆蓋,有機肥替代化肥全面推開,“白色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扎尕那的蝶變,叩開了綠色發展大門,農林牧復合系統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牧區變景區、民房變民宿。鄉親們守著好風景,過上好日子。”道考感慨。

        截至目前,扎尕那村民自主經營主體已發展到297家,其中餐飲、超市等40家,特色農家樂257家,日均接待量達1350人以上。2022年,扎尕那接待游客49.2萬人,旅游產業收入達1.25億元。

        安路從修葺一新的民宿望向拇指山,窗外的扎尕那,宛若童話的世界,裊裊升騰著千年不熄的煙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0日 12 版)

        關鍵詞:

        下一篇:持續加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民生觀)
        上一篇:最后一頁

        科技

         
        亚洲人色婷婷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亚洲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另类视 |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www.亚洲成在线|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