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翁技術員,最近我家地里馬鈴薯葉子泛黃,有斑點不知道怎么了?快給看看。”在內蒙古太仆寺旗千斤溝鎮舊營盤村,基地技術員正忙著給農戶詳細解答生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眼下馬鈴薯已進入盛花期,正值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技術員翁彥利這兩天忙碌在田間地頭為馬鈴薯種植戶答疑解惑。她只是太仆寺旗農業技術服務的一個縮影。像翁彥利這樣的技術員在太仆寺旗農業生產中還有很多,他們不辭辛勞整日行走于田間地頭,為農民開展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切實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科學有效提升了當地農業生產水平。
近年來,太仆寺旗充分發揮農技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杠桿撬動”作用,不斷深化基層農技推廣,努力培養壯大了一支業務精湛、德才兼備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土專家”“田秀才”,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2023年繼續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為依托,在全旗遴選120名基層農技人員,特聘6名鄉土專家和6名高校畢業生。在全旗7個蘇木鄉鎮建設科技示范基地5個,培育科技示范戶360名。本著“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的發展思路,聚焦全旗主導和特色產業需求,以主導(特色)產業為單元,通過開展田間學校,集中培訓,現場觀摩教學等形式,構建“專家+農技人員+示范基地+示范主體+輻射帶動戶”的鏈式推廣服務模式,將農技服務與當地農牧業生產緊密銜接,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如今,農技人才撒播的智慧火種正在蔓延。太仆寺將進一步優化農技推廣模式,不斷優化提升全旗種植、畜牧、飼草料、農作物種子、農牧業機械、農牧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技術指導,不斷拓展新品種、新方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孕育新的希望。(寶金香)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