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圖①:滿載游客的船只從法國巴黎塞納河上駛過。
本報記者 劉玲玲攝
圖②:韓國民眾在清溪川河岸兩側休憩。
本報記者 馬 菲攝
圖③:志愿者們正在收集埃及尼羅河上漂浮的垃圾。
哈立德·德蘇基攝(人民視覺)
圖④:西班牙畢爾巴鄂河風景。
貢薩洛·莫雷諾攝(人民視覺)
河流是連接陸地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橋梁,加強河流治理對構建具有良好循環功能的水生態系統、優化生態環境、實現全流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圍內,一些國家在河流治理上也積累了不少經驗,通過治污先行、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等方式加強河流治理,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提升經濟效益,取得了良好效果。
法國塞納河——
集中污水處理完善下水網絡
本報記者劉玲玲
隨著巴黎奧組委正式公布2024年奧運會的開幕式創意方案,塞納河再度吸引全世界目光。根據這一方案,巴黎奧運會將把開幕式從體育場“搬”到長達6公里的塞納河河道及沿河區域舉行,讓塞納河畔成為熱情和歡樂的海洋。
塞納河不僅是巴黎的母親河,也是法國的主要河流之一。流域內人口約1830萬,占法國總人口的約30%,不僅創造了占法國國內生產總值40%的工業產值,也飽受法國40%的工業污染和25%的農業污染摧殘。上世紀60年代,由于工業排污、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塞納河水遭受嚴重污染,水中的魚類一度接近滅絕。
過去幾十年間,法國一直以治污為重點,改善塞納河流域生態環境。早在1964年,法國就頒布《水法》,采取多種措施治理塞納河污染。其中,通過大量建立污水處理站、完善城市下水道網絡等,對塞納河沿岸城市生活和工業污水進行截污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967—1972年塞納河—諾曼底流域水管理局首個五年規劃期間,塞納河流域內污水處理廠總數就增長了3倍。目前,塞納河流域內已建有超過2500個污水處理廠。據塞納河—諾曼底流域水管理局局長桑德里娜·羅卡爾介紹,污水處理廠之所以能快速完成大規模部署,一方面得益于政策保障,法國政府明確規定污水必須經過凈化后才能排放;另一方面則得益于稅收保障,對居民及排污工廠收繳污水治理稅,極大地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進而保證了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通過發達的城市下水道網絡對污水進行過濾,也對減少塞納河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巴黎擁有總長2400公里的下水道,還專門建設了下水道博物館,更直觀地幫助人們了解巴黎下水道網絡的建設歷史和運行方式。由下水道織成的一道道過濾網,既減少了污水處理廠的雨水處理負擔,也對病菌傳播和垃圾污染起到了一定的阻斷作用,每年回收固體垃圾達1.5萬立方米。此外,巴黎還配套建設了約6000座地下蓄水池,并配備1300多名維護工人專門負責修理管道和污水處理設施等。
近年來,塞納河污染指數大大降低,其中工業污染物含量已連續多年達標,河里曾一度絕跡的魚類也已增加至20余種。2016年,法國又推出了總額達14億歐元的雨水處理行動計劃,將通過建造雨水蓄水池,防止水體初期污染,緩解城市內澇等。首座雨水蓄水池將在巴黎建造,預計2024年5月完工,設計蓄水量達5萬立方米。按照巴黎市長安妮·伊達爾戈的設想,到2024年,塞納河水質將達到舉辦奧運會鐵人三項和10公里自由泳等項目的辦賽標準,巴黎市民屆時也將可以在塞納河里安全、暢快地游泳。
不過,現實距離伊達爾戈的設想還有一段距離。法國國家農業、食品和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加布麗埃勒·布洛表示,經過截污治理,塞納河水質整體有所改善,但部分水域仍存在大腸桿菌超標等問題。法國《回聲報》文章也指出,巴黎仍有約2.3萬戶家庭沒有正確連接到污水處理網絡,生活廢水會不知不覺排放到塞納河中。此外,塞納河上游的農業污染以及沉積物污染等問題依然存在,還需繼續進行全流域綜合治理。
埃及尼羅河——
調動民間力量加強治污認識
本報記者沈小曉
在埃及首都開羅扎馬雷克街區的尼羅河道上,志愿者阿拉哈提卜正和幾位居民一邊劃動著皮劃艇,一邊將河流中漂浮的垃圾收進麻布袋中。自2022年9月17日世界清潔地球日,埃及水資源與灌溉部啟動大規模尼羅河垃圾清理活動以來,從南部城市阿斯旺,到北部城市達米埃塔和德蘇克,不少像阿拉哈提卜這樣的志愿者積極參與到河流清理中。“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減少尼羅河污染,保護水生物多樣性,并提高民眾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埃及水資源與灌溉部前部長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提表示。
作為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流域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陸總面積的10%。過去幾十年間,尼羅河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埃及境內的上游情況尤為令人擔憂。埃及目前人口超過1億,其中90%以上居住在尼羅河沿岸。如果不及時對尼羅河加以治理,在埃及人口增速不變的情況下,到2030年將有1.2億埃及人無法獲得符合健康標準的飲用水。
近年來,埃及政府將保護尼羅河作為重要任務,不斷出臺相關措施治理尼羅河污染。2018年,埃及環境部制定計劃,定期跟蹤尼羅河水質,并進行監測和評估,進一步追蹤河流直接和間接污染源。為減少工業污染,埃及環境部永久取消了75家企業向尼羅河排放工業廢水的資質,將這些企業的工業廢水轉排至污水管網或進行回收利用,并為13個工廠建設了冷卻水排水配套項目。
此外,埃及政府也加大對污染的處罰力度,增強企業保護尼羅河的自覺性。2021年,埃及發布新法規保護水資源免受侵占或浪費,并將違規建設、傾倒廢污水等行為定為刑事犯罪。同時,埃及環境部加強了針對尼羅河環境污染事件的監督、監測和執法力度,并建立和開發了多個廢水處理廠。為加強民眾對治理污染重要性的認識,埃及政府也加強了教育和宣傳,通過媒體等渠道對民眾普及保護尼羅河的重要性。
埃及各類民間機構也致力于提高民眾對水資源短缺及減少水污染必要性的認識。民間非營利組織“非常尼羅”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清理尼羅河塑料垃圾。截至目前,該組織已從尼羅河收集了11萬公斤塑料瓶,并將其用于生產紡織所用的新紗線,其它塑料垃圾則被回收為燃料使用。埃及環境事務局前主任莫娜·卡邁勒表示,民間社會組織和倡議非常有效,通過在社區內開展工作并發起宣傳活動,讓人們了解到尼羅河污染和塑料垃圾的危害及其回收的重要性。阿拉哈提卜也表示,這些活動讓民眾更加了解目前尼羅河的污染情況,號召全社會在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采取更多有效舉措。“我平時就會教導女兒們減少使用塑料袋,學會保護這條埃及的‘母親河’。”他說。
埃及環境部信息和環保意識中央管理局工作人員卡迪爾表示,埃及尼羅河研究所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得益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尼羅河主河道以及兩條支流羅塞塔河、達米埃塔河的水質已經有所提高,“尼羅河是埃及飲用水的主要來源,水質的改善就意味著埃及人的飲用水安全得到了更多保障”。
韓國清溪川——
科學復原河道打造休閑空間
本報記者馬菲
每到夏季,韓國首爾市中心的清溪川河畔就成為市民們的休閑避暑勝地。孩子們在水中石階上玩耍,年輕人則坐在岸邊,任潺潺溪流從腳下流過。夜晚,在高樓大廈燈光的映照下,水面波光粼粼,很多市民在岸邊漫步,耳邊不時傳來街頭樂隊悠揚的樂曲。
如今已成為首爾休閑樂園的清溪川,一度遭受嚴重污染,先是成為排污渠,之后又因為建設高架路,被掩埋成為地下水渠。為讓清溪川回歸自然,展現首爾的生態風貌,首爾市從2003年7月起啟動清溪川復原工程,并于2005年9月完工。
復原工程開始前,首爾市建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進行可行性調查并多方收集專家和市民意見,最終制定了復原工程的基本設計和實施規劃。為順利推進復原工程,首爾市還成立了清溪川復原市民委員會,政府部門和市民、專家以及利益相關方通過委員會進行緊密溝通與合作,共同對工程進行科學管理,有效避免了項目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各類矛盾。
在復原工程實施中,河道上方的高架路及覆蓋河道的路面得以拆除,隨后又進行了河道復原、道路和橋梁修復、照明及景觀工程等重建項目。整個工程因地制宜,根據清溪川流經區域的自然生態和發展狀況,分別采取了不同的規劃方式,打造了歷史與傳統、文化與現代、自然與未來三大區域的多個重點景觀。清溪川上游最大限度恢復了河流的原貌,兩側用石板鋪砌平臺,形成人工化的河岸;中游位于城市中心,被打造成具有文化特征的休閑空間;生態環境良好的下游則限制人工開發,取消設置邊坡護岸,以自然化河岸為主,最大程度保留自然河灘沙洲。
在河道修復方面,除了清除河床淤泥、還原河道外,復原工程還建立了新的污水處理系統,在上游截污以防止水體污染。同時,溪流周邊的生態環境也得到重建,各類植被隨著季節的變化呈現出不同景色,人工修建的鳥類和魚類棲息地也讓清溪川地區生機勃勃。
歷史上,清溪川上曾建有多座橋梁。為重現歷史氣息,清溪川修復工程還修復了上游的22座橋梁。古色古香的橋梁與周邊的高樓大廈相呼應,融合了歷史與現實。為達到最佳的景觀效果,清溪川沿岸還配備了噴泉、瀑布、燈光等多種設施,每到夜晚,形態多樣的噴泉在燈光映襯下,帶給人們更加豐富的觀賞體驗。
近年來,清溪川修復工程的生態價值日益體現。與改造前相比,清溪川生物物種數量增長6倍,并極大降低了城市熱島效應。2022年3月至10月,在位于清溪川茅廛橋和第二馬場橋之間的6.26公里范圍內,共觀察到330多種生物,較改造前大大增加。河道周邊地區氣溫降低,水系走廊風的流通性大大增強,減輕了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復原前,清溪川一帶平均溫度比首爾整個地區高出5攝氏度以上,目前氣溫較之前最多能降低13%。
清溪川的重建也賦予了當地更多經濟效益。現在的清溪川已成為首爾的一個地標性旅游景點,每年吸引大量的市民和國內外游客前來游玩。首爾市民樸先生向記者表示,復原后的清溪川一年四季各有風光,為首爾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魅力。
西班牙埃布羅河——
實行流域自治應對風險挑戰
本報記者許海林
西班牙地處伊比利亞半島,三面環海,河流眾多。據不完全統計,西班牙境內共有大小河流約1800條,總長度約17.3萬公里。然而受地中海氣候影響,西班牙水資源安全仍面臨著長期挑戰,保護和利用河流水資源一直是西班牙政府的重要課題。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7年遭遇嚴重干旱時,西班牙的水資源壓力高達42.5%。水資源壓力是指在考慮了生態環境需水量的情況下,淡水開采總量占自然可再生水的比例。當年,同屬地中海氣候的近鄰法國和意大利,水資源壓力僅為23%和30%。
農業用水需求是造成西班牙水資源壓力的主因。西班牙農業用地面積排歐盟第三,農業用水占該國全部用水70%—80%。截至2020年底,西班牙灌溉農業用地達383萬公頃,并仍在不斷增加。
為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性,西班牙不僅大力推廣精確灌溉系統,減少農業生產的用水需求,還出臺了全局性的水資源規劃管理政策——流域管理計劃和國家水資源計劃,將全國所有河流的可用水量和流域內用水需求進行量化,通過測量和論證制定相應措施,以實現各流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而針對重點流域地區,西班牙政府也給予了更多空間,允許其自行制定水資源管理措施。
綿延927公里的埃布羅河是西班牙境內最大的河流,發源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連山脈,向東南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積達8.3萬平方公里。為更好管理和保護這條大河,西班牙早在1926年就成立了自治機構埃布羅河流域管理局,在河流流域的自然框架內進行水資源綜合管理。
埃布羅河流域管理局主要工作包括統籌起草水文計劃、維護官方水文監測網絡、建設和管理水利基礎設施、指導和協調水文開發系統等。在為社會提供高效管理機制,滿足社會用水需求的同時,實現埃布羅河流域水資源的科學利用。
針對埃布羅河部分河段受洪水困擾問題,埃布羅河流域管理局還于2016年制定了洪水治理計劃。這一計劃確立了應對洪水問題的總體框架,涵蓋了政府需要實施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城市發展、國土規劃、森林管理等,旨在加強公共行政部門之間的協調,增強城鎮系統應對洪水的韌性,同時提高民眾對洪水風險的認識。此外,埃布羅韌性戰略也于2017年提出。該戰略通過實時更新信息進行風險預警,以應對埃布羅河流域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和挑戰。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3日 18 版)(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關鍵詞: 多措并舉